培养自信的方法
发布时间:2019/12/31 15:50:44 作者:朱静文 浏览量:983次
培养自信的方法
自信的人,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希望,它让我们热爱并享受人生。建立自信有以下的方程式:
1.感觉——>2.尝试——>3.经验——>4.能力——>5.肯定——>6.自信——>7.自尊——>8.自爱
1. 感觉: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感觉,所谓感觉,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,外部感觉如视觉,听觉,嗅觉,味觉,肤觉,内部感觉如运动感,平衡感,内脏感觉。父母平时要注意多培养孩子的各种感觉的能力。
2. 尝试:当孩子对某一样事物有了感觉的时候,就会想去尝试,这时,父母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尝试,而不是限制孩子和替孩子包办。
3. 经验:当孩子尝试了以后,就有了经验,当然可能是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,如果是失败的经验,就可以反复尝试,在形成经验。要多做,并建立多做到的经验。
4. 能力:有了成功的经验,并加以练习,孩子就具备一项能力,但是有了能力是否就一定有了自信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
5,肯定:中间有个重要环节是肯定,肯定比较的需要技巧,光是说“孩子你很棒!”“孩子你真优秀”“孩子你是天才!”是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的。在肯定的时候,要注意肯定的具体,比如:“孩子,你把玩具收拾到你的小箱子里了,你真是爱整洁好宝宝啊!”这样针对具体的行为来肯定,孩子就知道正确的好的行为的标准是什么,而不是一味的被吹捧。
当孩子做的不够好的时候,在遇到挫折和犯错误的时候,则更加需要父母的肯定,这时,父母仍然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绪,比如:“孩子,你是不是也很难过?”也可以肯定孩子的动机,比如:“你是很爱惜自己的玩具,所以去打XX,想把玩具拿回来。”
有数据表明,一个人要被肯定5000次以上,才能真正的建立自信。即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,在成长过程中,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,他也可能一直不自信,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,以获得别人的称赞和肯定,而不是成为自己,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大教育家陶行之曾经有个故事,他在学校做校长的时候,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拿着砖头要打人,他制止了这个孩子,然后要他10分钟后到校长办公室去。孩子真的去了,他没有责备孩子,而是拿了一颗糖,给孩子说“你很守诺言,这是奖励你的。”孩子没有说话,有些惊讶,而后他又拿了一颗糖,给孩子说:“你很守时,真的10分钟就来了。”孩子还是没说话,他又继续给了他第三颗糖,说:“你见义勇为,是为了帮同学,才出手的。”这时,孩子哇的就哭了,说:“可是我也不应该拿砖头打人啊!”校长很高兴的拿着第四颗糖,给他说:“你知错就改,是个好孩子!” 教育家没有批评这个孩子一个字,可是孩子就主动认了错误,这种方式不但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,还增加了他的自信。
在对孩子下指令的时候,注意要用正面词语,减少用负面词语,如“不,别。。。”之类的,比如说:不要说“不要紧张”,而是说“要放松”,不要说“别拖拉”,而是说“抓紧时间”,这是因为人的潜意识是配合意识来指挥人的行动的,但是人的潜意识听不懂“不”字,只听得懂不字后面的词语,所以反而往往效果适得其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