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宣传---预防水痘知识
发布时间:2023/4/24 15:16:42 作者:孙燕 浏览量:1004次
健康宣传-预防水痘知识
各位家长:
你们好!
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学习的地方,一旦发生传染病就容易造成流行,为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,希望通过此次水痘预防知识的宣传,让家长们了解水痘的相关知识,提高防范意识,让我们共同做好水痘的防控工作。
一、什么是水痘?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,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。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主要发生在胸、腹、背,四肢很少。冬春两季多发,其传染力强,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自发病前1~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,接触或飞沫吸入均会被传染,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%以上。该病为自限性疾病,一般不留瘢痕,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,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,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,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。
二、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、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。
飞沫传播——水痘属于呼吸道传染病,早期很容易误以为“感冒”,患者打喷嚏或咳嗽,其喷出的飞沫都有可能把病毒传播出去。
接触传播——学校、幼儿园人员聚集,孩子们都在一起玩耍,抵抗力弱的孩子接触到被病毒侵袭的玩具、衣服、用具等,也可能感染。
三、主要临床表现
1.水痘潜伏期10-21天,平均14天。
分为两个时期:前驱期和出疹期
前驱期: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-2日可先有发热、头痛、咽痛、四肢酸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前驱症状,小儿则无前驱期症状,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。
出疹期:发热1-2日后即进入出疹期。
皮疹特点:皮疹首先见于躯干部,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。初为红色斑疹,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。疱疹为单房性,椭圆形,直径3-5mm,周围有红晕,疱疹壁薄易破,疱液先为透明,很快变混浊,疱疹处常伴瘙痒。1-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、结痂,红晕消失。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,一般不留瘢痕。如有继发感染,则成脓疱,结痂和脱痂时间延长。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,主要位于躯干,其次为头面部,四肢相对较少。
2.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,10天左右可自愈。
(1)大部分人感染水痘后,若无并发症,1-2周就会痊愈。
(2)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轻,成人患者症状较重,易并发水痘肺炎。
(3)免疫功能低下者,易出现播散性水痘,皮疹融合形成大疱。
(4)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、早产或死胎。产前数天内患水痘,可发生新生儿水痘.病情常较危重。
3.得过水痘的人,机体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,再次感染的机会很小,所以无需再接种水痘疫苗。但水痘痊愈后,体内的病毒可能未完全清除,而是在体内神经节“安营扎寨”、长期潜伏;随着年龄增长,当人们免疫功能下降时,病毒可被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。
四、如何预防水痘?
1.早预防打疫苗。
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科学、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方法。如果健康状况允许,易感人群应接种水痘疫苗。
2.少聚集不接触。
流行高发季避免到人多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,不到病人家中串门,减少患病机会,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,并减少接触他人,尽量居家休息。
3.讲卫生多通风。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要洗手,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和被褥,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、擤鼻涕后)应立即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保持房间空气流通,经常开窗通风换气。对患者的用品采用日晒或煮沸等方式消毒。
五、孩子得了水痘,家长应该怎么办?
孩子得了水痘应主动隔离,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居家隔离治疗至全部疱疹结痂。隔离期间不去上学,且避免前往社区、游乐场、培训机构等公共场所。复课时,遵循校医建议,经校医查验并许可后再回班级上课。
六、水痘“消”了,还要继续隔离吗?
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-24天,这段时间通常是没有任何症状的。而从发病前1-2天,一直到疱疹结痂,这段时间的传染性特别强。所以,中招的小朋友即使身上的疱疹已经消退,还要继续隔离,直到全部水痘疱疹结痂、干燥,无渗出,或者不少于病后2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