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园共育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家园共育> 文章

如何培养幼儿的耐心

发布时间:2020/12/29 20:47:34 作者:高剑琼 浏览量:1076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

家长要做出榜样。很多孩子没有耐心,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。所以,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。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,必须让他把正在实行的活动有个了结。
   给孩子设置点障碍。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,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。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,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,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。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,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,才能完成。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,理应即时给予表扬,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。
   此外,要集中孩子的精力,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。要让孩子知道,生活中很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。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,渴了马上要喝,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,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,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,以培养孩子的耐心。孩子的耐心需要培养和鼓励
   好动是幼儿的天性。在不扼杀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耐心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,耐心与幼儿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。因为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,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,加上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,易分心等,使注意力不易集中,不易耐心的培养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从多个角度对孩子实行耐心的培养教育。
  一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。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,一切新奇,多变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,干扰他们正在实行的活动,有碍耐心的形成培养。家长应尽量避免相关的干扰,如幼儿听故事时,家长尽量少走动,别打断,以免分散幼儿注意力;幼儿正在画画,家长最好不要实行看电视等刺激较强的活动,应为幼儿从小营造一个安静、平和的成长环境。
   二、避免幼儿过度疲劳。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,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,便会引起疲劳,降低觉醒水平,使注意力涣散。有时父母因为孩子缺少耐心,注意力不集中而强迫孩子一再的坚持,这不但使孩子易疲劳,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,不利于耐心的培养。
  三、增强幼儿的兴趣,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。幼儿的活动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,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,方式要游戏化,使他们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。
  四、持续的鼓励,支持幼儿,使其有始有终。持续地鼓励、肯定幼儿,给幼儿自信,使他乐于此项活动,让他明了自己能够干得好,干得漂亮。
   培养宝宝耐性的招数
   一、爸妈言传身教。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等待,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。爸妈性子急躁,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有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。
   二、勿包办代替。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,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,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,父母便全权代劳,使孩子失去求知欲,更失去了耐性。
   三、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。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,看到孩子做题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将答案告诉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。理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。
  四、重过程甚于重结果。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,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。即使孩子着急,做父母的也不理应着急,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,耐心等待。
  五、别对孩子过度期望。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、存有的。父母理应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并对孩子给予注重和鼓励。
   六、坚持有规则的运动。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。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。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,每天实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,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水平。  
   七、多玩团体游戏。与单独玩相比,多玩一些团体游戏能够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,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,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。
   八、因材施教。当孩子对某种学习有兴趣时,给孩子创造机会,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。
   九、从容易的教材入手。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来说,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,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。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,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,这样一来,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逐渐提升了耐性。
  十、说出自己的目标。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,并协助他们最终实现。
   培养孩子的耐心会让他终身受益。那些耐性好、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也要比其他孩子多。

版权所有@江宁区觅秀街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怡景街99号,邮编:211100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

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